陈振江(中国义和团研究会会长、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 义和团本身是一个巨大的历史事变。它发生的背景是:在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之后,救亡图存遇到了较大的障碍,中国到何处去,知识界处于一种苦闷之中;老百姓内有天灾人祸,外有帝国主义的侵略进一步加深,使他们感到严重的生存危机,反帝心情迫切,形成正义反抗和笼统排外情绪交织在一起的局面,教案不断发生,又因遭到镇压而失败,因此最终形成反帝爱国运动。又因为限于文化水平,只知道把其归咎于外国侵略中国,因此产生盲目的排外情绪。
它本来是正义的战争,但一度被清政府的错误导向所迷惑。它是特殊形式的反帝运动,其主因是外来侵略。失败的原因在于农民自身的落后。对义和团不能否定,因它起到的历史作用是好的,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民气。同时把抵抗八国联军的功劳完全归到义和团的头上也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当时抗拒八国联军的主力是清军的爱国官兵。
程肃欠:应该说义和团是晚清历史脉络里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在农民“灭洋”的大风暴中走进二十世纪的。这个历史定位使我们可以把义和团事件看成是外部入侵和内部危机的汇合和总爆发。从这个角度来观察中国社会,我觉得研究的余地还是比较大的。
第一点,义和团是中国民众的民族主义或者说中国乡村民族意识掀起过程中的一个重大事件。中国早期现代化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民族主义的诞生。如果民族主义仅仅为精英分子所体认,没有扎根在中国的土壤上,是很难真正诞生的。民族主义的核心是独立和富强。只有在民众民族主义诞生以后,中华民族要求独立的情绪、情感和情操才有可能真正变成中国的东西。当然乡村民族意识有粗糙的一面,反洋人,排外,有它无庸讳言的很多问题,但是意义在于它诞生了,大面积地铺开了。所以这个问题值得研究。大众的民族主义和近代式的民族国家观念的结合,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第二是,义和团事件表现了中国走向二十世纪的特殊性。它发生以后很多阶级和阶层都在反思这件事。通过这样一个事件,暴露出当时中国政治和社会的种种弊端与问题的症结,逻辑地引起后来的辛亥革命,促成中国国家与社会的重新建构。在这个意义上,可以把义和团事件看成是行将到来的中国大改革和重塑中国国家社会这一历史趋势的征候和伴侣。
第三是这件事情发生后,引起中国社会的精英分子或者各种主义的信奉者对农民问题的关注。义和团运动是民族危机的反应,也是清末农村秩序的全面崩溃,包括基层政治秩序、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全面紊乱和衰败的缩影。它发生后,各个阶层都在考虑如何治理农村和规范农民。我们不能要求义和团本身来达到现代化,而是这样一个事件的爆发说明中国没有民族独立和不走向现代化的严重性。
林华国: 今年100周年,能不能正面宣传一下,反帝是应该的,反抗侵略是应该的。过去说近代史的主线反帝反封建,而现在改了,主线不是反帝反封建,而是近代化。还有人说判断进步与反动的试金石是看他是否排外,这也是有问题的。在这种大气候之下,义和团的研究很难受到重视。
无论如何,义和团在近代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没有它,中国可能不战而成为殖民地,可能被瓜分。甲午战后,列强在中国抢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准备瓜分中国。义和团运动使侵略者重新思考中国的问题。瓦德西、赫德等不约而同地指出,虽然清政府无力阻止瓜分,但义和团运动却表明,任何外国都没有能力统治富于反侵略精神的众多中国人民。他们不得不作出结论,瓜分中国是行不通的。赫德还进一步预言,外国在华侵略势力必将被中国人民赶出去,“公元2000年的中国将大大不同于1900年的中国”。